11月经济运行压力加大 疫情流行高峰或影响至明年一季度 焦点要闻

来源:   2022-12-15 21:04:24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经济数据。


(资料图)

11月数据显示,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出口等指标增速均出现回落,服务业、消费出现负增长。由于经济运行压力加大,11月失业率有所上升。若从1-11月份累计增速来看,各项指标也悉数回落,但表现较月度数据更平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11月份,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需收缩进一步显现,国内疫情大面积反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大,对经济运行制约明显。总的看,11月份我国经济顶住疫情反弹等多重压力,总体上保持恢复态势。但国际环境复杂演变,世界经济继续走弱,国内疫情反弹影响加大,市场需求不足,经济恢复动能减弱。

随着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和“新十条”的落地,停工停产、随意封控等行为不再,这方面疫情扰动因素逐渐消失。但是,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加,部分城市的劳动到岗率和出行率出现下降,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3%,其中一季度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当前由于取消对人员出行和跨省流动的限制,有分析认为国内城市流行高峰或加快到来。不过,对于四季度经济是否筑底,还是说压力可能延递至明年一季度,业内有不同的分析和判断。

稳投资加力但不抵内外需疲弱

从11月数据来看,外需和内需都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

具体来看,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较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9%,较上月回落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较上月回落5.4个百分点;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0.9%,较上月回落6.1个百分点;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全球经济增速趋缓,对我国出口部门的拖累效应明显。11月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长0.9%,但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下降8.7%。近期,东部沿海外向型城市的出口企业们已经迫不及待出国去争取更多订单。

国内疫情反弹对消费和服务业影响明显。其中,餐饮收入下降8.4%,与上月降幅大致相当。汽车类大宗消费走弱,是拖累11月消费的重要原因。11月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下降4.2%,结束了前面连续5个月的正增长。6月以来车购税减半的政策红利仍在释放,但是11月份汽车消费表现不及预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11月汽车市场走弱的一大原因是终端销售不畅,大概有三四成的经销商处于暂停营业的状态,消费者购车受到影响。与此同时,目前经销商库存比正常水平高80-100万辆,汽车生产商也放缓了生产节奏。

除了线下接触型消费受影响,线上消费也略显疲态,今年“双十一”快递量不及去年。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1年11月1日-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47.76亿件,同比增长超过20%,今年11月1日—11日快递包裹处理量为42.7亿件。

内外需的疲软也影响到工业生产,疫情带来的部分停工停产加剧了数据的下行。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为年内相对较低的水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上市公司公告显示,11月发布受疫情影响临时停产停工公告的企业数量较10月份有明显增多,涉及到的子公司或生产基地分布在重庆、四川、河北、吉林、甘肃等多个省份。

付凌晖表示,11月工业生产下滑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国内疫情反弹、工业生产循环受到冲击的原因,也有世界经济收缩放缓、出口下滑拖累的影响,还有企业产销衔接不畅、经营困难增多的因素。但是,我国工业生产保持总体稳定,升级发展态势持续,新动能继续成长。比如,1-1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0.5%、44.1%。

在一众回落的数据中,基建投资一枝独秀实现增速的“七连升”,稳增长政策效果在持续释放。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其中,基建投资增长8.9%,制造业投资增长9.3%,房地产投资下降9.8%。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疫情是扰动内需的主要因素,本轮疫情波及全国多数省份,居民工作、出行和消费均受到一定约束。海外紧缩的宏观环境使外需逐步回落,进而导致我国出口增速下行较快。11月经济基本面边际走弱,工业、消费、出口、地产表现均偏弱,而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对经济提供了较强支撑。

政策要有预判和准备

11月经济运行压力加大,除了外需回落之外,国内疫情扰动因素也在放大。随着优化防疫“二十条”和“新十条”政策的落地,因为封控带来的停工停产等因素将明显减弱。

近期,政策层面暖风不断。12月6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对外释放2023年将突出做好稳增长等工作,会加大宏观政策力度等信号。

12月14日,中央对外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12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这些都致力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消费和投资的举措有望逐步推出。

付凌晖表示,下阶段,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扎实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措施,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不过,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由于奥密克戎较强的传播力,国内新冠感染人群数量在增加。近期,从部分重点城市来看,感染数量的增加,让很多人处于居家状态,部分企业实际到岗率并不高,部分居民减少外出,对餐饮、出行、电影院等服务业影响仍大。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表示,近期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不可能避免地对经济基本面形成一些影响。例如,12月初至12月14日,北京拥堵延时指数的均值为1.19,明显低于10月的1.58和11月的1.42;12月初至12月14日,北京地铁日均客运量为217.56万人次,较10月和11月分别下降了67.6%和54.5%。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城市也较有可能出现类似变化。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优化疫情防控举措落地后,部分城市或将迅速迎来疫情感染高峰,可能带来劳动力的暂时短缺,企业真实到岗率很低。与此同时,部分群众会降低外出消费活动。因此,今年12月份到明年一季度,可能是中国经济压力最大的几个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参考国外经验,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的落地,短时间内依然存在部分群体害怕外出的情况,消费信心恢复需要一定时间,政策要有一定预判和准备。

四季度能否触底?

12月12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团队撰文表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已经或即将面对一波流行高峰。结合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奥密克戎株的第一波疫情流行高峰感染人数较多,后期第二波、第三波的疫情反弹,将显著弱于第一波疫情高峰。

虽然当前国内跨区域流动并无限制,但各地感染高峰到来时点可能存在差异。受疫情影响的经济何时能触底,各方有不同的判断。

明明表示,本轮疫情扰动面较大,短期经济仍面临一定压力,预计12月份经济基本面仍然偏弱运行。四季度经济增速将弱于三季度,2022年全年经济增速在3%左右。虽然新冠感染者的数量可能还会增加,但由于新的奥密克戎变种致病力大幅下降、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力将逐渐下降。中国经济有望在今年四季度触底,明年开始复苏。明年全年有望实现5%左右或以上的增长,季度读数会因为基数效应出现较大的波动,二、四季度高,一、三季度低。

罗志恒表示,12月经济可能与11月相差不多,可能会略好一些。随着感染人群数量不断增加,公众对奥密克戎的了解增多,伴随部分感染者的陆续康复,服务业有望逐渐恢复。不过,考虑到各个城市感染峰值时间不一,预计从12月份到明年一季度经济依然会受到疫情的拖累,之后经济会逐步恢复。预计今年全年经济增速在3%左右,2023年经济增速能在5%左右。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资讯